第一章 民国二十年1931 (第2页)
“你总是这样叫人牵挂!”
1930年6月和10月,胡适受邀到北平演讲与参加学术活动,同时也为来北平寻租新房。
胡适在日记中说,他每次演讲都是人满为患,一次到协和医学校用英文演讲,听众仍将会场挤得满满的。
通常,关于哲学之类学术性很强的演说听众总是寥寥无几,然而北平的学术界、教育界,总是热情地挤进会场,去听胡适的演讲,显然是对他的思想和文化人格,充满敬意和支持的。
10月17日,胡适在日记中写道:“我觉得对社会国家的责任也更重,因为人对我的期望更大了。
我如何能负这许多人的期望呢?”
胡适常用“凡执事不敬,未有不败亡的”
这句话自勉、约束、鞭策、砥砺自己,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勇敢无畏地奉献自己的才智。
这句话是在给张学良的信中说的。
今天听来,仍掷地有声。
12月6日,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为胡适开欢迎会,他的学生傅斯年发表热情而真诚的欢迎词,令胡适颇为动容。
胡适致答词曰:“生平抱三个志愿:一,提倡新文学;二,提倡思想改革;三,提倡整理国故。
此三事皆可以‘提倡有心,实行无力’八个字作为我的定论。”
四天后北京大学为他举行欢迎会,北大代理校长陈大纪、哲学系主任张真如等参加。
胡适致答谢词曰:“我们当前的问题是社会、国家、人生、思想,我们应该注意活的问题,不该专研究过去历史上死的问题。
古代的成功或失败,仅是我们的指导和教训。
我们应该领导社会思想,研究中国当前的社会问题。”
12月17日夜,胡适在北平的米粮库四号宅第,灯火通明,北平各界好友欢聚于寿宴,贺诗拜寿,在生日蛋糕上点起四十支红烛,举杯用英文唱寿诞之歌,为胡适四十大寿祝福。
那夜,飘起纷纷扬扬的瑞雪。
1931年1月,胡适到北京大学任教,几经推辞,到1932年才接受北京大学校长也是他的经年老友蒋梦麟的坚请,受聘为北大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系主任之职。
胡适到北大后,蒋、胡二人多次围炉商议,拟就了一个雄心勃勃的重振北大、加快发展的周密计划。
他们再次打出老校长蔡元培“教授治学,学生求学,职员治事,校长治校”
的方略,兼设“校务委员会”
取代过去的“校评议会”
。
改文、法、理三“科”
为“三学院”
,定周炳琳为法学院院长,刘树杞为理学院院长。
蒋梦麟自唱白脸,负责“辞退旧人”
,请胡适唱红脸,“选聘新人”
。
胡适如炬慧眼,“选聘”
了丁文江、徐志摩、钱穆、李四光、陶希圣、孟森、汤用彤等著名学者、教授到北大执教。
一时间,北大人才云蒸霞蔚,社会各界谓之为“北大中兴”
。
胡适的《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七章),也由新月书店正式出版。
胡适身在北平,忙于办学,仍不忘为自己在上海发动的人权舆论辩护。
是年年初,胡适致信蒋介石侍从室主任陈布雷,强调“《新月》同人在提倡这种个人签名负责的言论自由”
,“此类负责的言论,无论在任何文明国家之中,皆宜任其自由发表,不可加以压迫”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