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章 偃武兴文
很多宋穿、明穿,甚至是穿越东晋的网文说的是如何做官,然后大发神威,征服胡虏,收复失地。
其实哪有那么容易,除非你造反,把整个政治体系推到重来,要不然整个官僚机构和社会制度都拉扯、纠缠着你,让你动弹不得。
桓温的能力和威望都很高,北伐前燕的时候,开始势如破竹。
前燕司徒长史申胤分析道:“晋室衰弱,温专制其国,晋之朝臣未必皆与之同心。
故温之得志,众所不愿也,必将乘阻以败其事。”
第三次北伐果然大败而回,令桓温的威望大降。
最后桓温认识到攮外必先安内,必须把朝廷君臣狠狠地整治一番,那些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要不然终究一事无成。
宋朝王安石名气也大,最后变法失败;岳飞用兵如神,家破人亡;明朝张居正门生遍天下,主持“万历新政”
,以一身担当天下安危,任劳任怨,不疑不怖,扶危定倾,以一己之力,为命在旦夕的明王朝续命七十年。
最后遭言官弹劾,被神宗下令抄家,人死之后还差点儿被开棺戮尸。
“愿以深心奉尘刹,不予自身求利益。”
这是张居正的心声。
以张居正的地位、能力和智慧,想谋个生前身后名,要在死后全活家人,可谓是易如反掌了。
不是他拙于谋身,而是在两者之间他选择了谋国,不惜粉身碎骨,这是殉道者的作派。
你说你一个穿越众,考一个状元,在朝廷里和这些老家伙混,然后虎躯一震,引领万民北伐,那不是扯淡吗?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把你挫骨扬灰是轻的,灭你九族才是你真正的归属。
戚家军名震天下,那是受到张居正的保驾护航,后来张居正死了,戚继光也备受排挤,戚家军也就烟消云散了。
每次中原动荡,那些北部边陲的少数民族都会乘势做大,荼毒中原。
陇右,河西,河套,包括蒙古草原和东北平原这些地方幅员辽阔,连成一体,形成强悍的草原部落王朝。
秦汉时的匈奴,南北朝时的鲜卑,隋唐时的突厥,宋朝时的辽金、西夏和后来的蒙古,都是雄霸一方,威名赫赫。
历朝的开国皇帝,为了收复失地,殚精竭虑,委曲求全。
公元前200年,匈奴冒顿单于率兵大举南下,汉高祖刘邦亲率30万大军迎击,结果刘邦和他的先头部队,被匈奴兵围困于平城白登(今山西大同市东北)达七天七夜。
后来,采用陈平的计谋,向冒顿单于的妻子行贿,才得到脱险。
这便是‘白登之围”
。
这次战役之后刘邦知道,自己对于匈奴毫无办法,于是采取和亲政策,冒顿单于成了汉家的女婿。
后果之一就是冒顿单于的后代刘渊,趁着西晋诸王内乱,割据并州,建立汉国称帝。
当然,刘邦的场子被他的后辈刘彻找回来了。
公元前127年汉将卫青出击匈奴,不仅收复了陇西、北地、上郡的北部,还收复了河南地,置朔方、五原2郡;云中、雁门2郡北界也得到恢复。
北边疆界达阴山以北。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出击河西,匈奴休屠王降,设置酒泉
郡。
以后至公元前67年间陆续分置了张掖、敦煌、武威3郡,合称河西4部,连同公元前81年在湟水流域设置的金城郡,又称河西5郡。
匈奴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