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5 风波定 (第3页)
征服邪教的身体容易,征服他们的心难。
太平道白莲使者梅姬常给李岩吹枕头风,对他宣讲太平道的教义,当然他也修改教义,将她慢慢说服。
我需要留下你们这些祸害么?就是投降的太平道众,都得甄别改造。
来个彻底的洗脑,才能流放西域。
太子和王锄王悍所率的太平道众。
在开元二十三年夏天,动这场叛乱,虽然来得迅猛,但很快被潜伏回京的伏波王平定了,犹如爆的山洪一般,来得猛,遇上丽日晴和,也渐渐平定。
王缺王悍提拔重用的官员,帝都长安并没有刮起血雨腥风,右金吾卫算是彻底烂到了根子,进行了大换血,在叛乱中表现出色的羽林武学生与辛云长统领的左金吾卫混编,接管了帝都长安城防巡逻等事,并进行了宵禁,加强了巡逻,以防市井中的不法之徒趁乱行凶。
帝都长安很快恢复了正常秩序,官吏第二天就上朝去衙门当差。
商人也开了市做生意,帝都长安的百姓开始了他们忙忙碌绿的生活。
两京逸闻开始连篇累犊地重温伏波王的功绩,平了吐蕃,收复西域。
种占城稻的事,也是他安抚洛阳太平道众干的事,施行了诸般德政。
伏波王可是大唐的贤王,他登基为帝,对老百姓来说,那是一今天大的福音,以后的日子会更好。
帝都长安的民心渐安。
到处喜气洋洋。
卓变后第二日,大明宫常朝紫定殿。
李岩就召集了朝中重臣,宗室亲王。
济济一堂,商议登基大典的事。
按照大唐礼制,伏波王李岩先封为太子,为先帝守孝三日,再登基为帝。
为先帝守孝七七四十九日,李岩可不干这种傻事,国不可一日无君。
高力士和宁王李宪一劝,李岩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先帝去世三日。
就登基为,帝,年号天宝。
要是这事一耽搁,难保在外的宗室不生二心,皇帝太子全死了。
伏波王又是突然出现的,要是添油加醋来篇枚文,他便成了害死父兄的凶手。
这场朝议进行得很顺利,还得感谢李林甫,将那些网直迂阔的官员要么清除,要么贬到地方做个官,朝廷都剩下一帮软骨头,应声虫。
眼下正是用得着他们的时候。
等到裴宽,张九龄进京,再对朝中的人事进行调整。
“监国太子李岩诏曰:迁户部尚书裴宽为中书令,河西陇右节度使张九龄为侍中,兵部侍郎杜希望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京兆尹李尚隐为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宁王李宪为礼部尚书,左威卫将军冷锋寒兼兵部侍郎,右威卫郎将高适为右金吾卫将军兼中书舍人,刑部郎中吉温为刑部侍郎兼御史中承”
左监门卫大将军高力士大声宣布朝廷的人事变迁。
一朝天子一朝臣,用人问题也不能含糊,李岩掌控大唐军政已久。
用不着与各方势力妥协,重要的职位全换上自己的人,李尚隐也是李岩故人,到岭南推行占城稻,政绩斐然。
十王宅,百孙院的皇子皇孙。
纯粹是拿来做个摆设,日后将他们全部圈养在琉球岛,免得与朝中大臣勾结,威胁皇位,中唐以后,宦官乱政,不是随意在十王宅,百孙院里挑一个亲王为皇帝吗?这事可得防微杜渐。
散朝之后。
宁王和几位宰相重臣留在紫定殿没走,他上前奏道:“太子殿下,明日的登基大典。
为何你未封皇后?”
高力士闻言有些惊疑,皇后不是自己的女儿冷霜儿吗,难道李岩忌
我?
李岩微笑不答,皇后我留给了永穆公主,等我的统治稳固后再行封赏,这是我当初为她许下的诺言。
“皇后之位,暂时虚置,由冷贵妃暂代皇后职权。”
李岩吩咐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