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与控股还是港资控股,或者是民企控股?如果是国有控股,是绝对控股还是相对控股。
    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能改到什么程度,往哪个方向去改。
    得有一个模板,至少得有一个参考的对象。
    两眼一抹黑,怎么改。
    省城市第二运输公司就是一个前车之鉴。”
    李路道。
    磕了磕烟灰,李路说,“以前你提到过,新光明厂最大的问题是体制和人力负担。
    体制就不说了,国企的通病,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人力负担过重,主要体现在退休人员这一块。
    这就是个雪球,越滚越大。
    得找出一个方案来,既能更好地保障退休人员的生活待遇,也能减轻企业的负担。
    这可是世纪难题。”
    涉及到社会保障体系,这样的题目不是李路或者王嘉庆能解答出来的。
    王嘉庆摆着手说,“那是国家的事情,我们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摊了摊手,李路笑道,“那么好,改制的目的是什么?无非是适应市场环境,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香港永基集团认为新光明厂的两大品牌不值钱,是有一定道理的。
    比如南方15型手扶拖拉机,技术上计划没有门槛。
    现在已经有工厂开始仿制这款手扶拖拉机。
    现在的市场是供不应求,可是一旦市场饱和了,或者有厂家推出了性价比更高技术更先进的产品。
    新光明厂怎么样来面对?”
    这是一个较为诛心的问题,让王嘉庆陷入了沉思。
    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加班加点二十四小时生产不停,能够保持冷静头脑的人在于少数。
    生产什么市场只能接受什么的时代终究会过去,而且这个时间不会很晚到来。
    许多国营企业纷纷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暴露出致命问题来,一方面是忙碌的车间,另一方面却依然要靠借贷度日。
    国家一旦断了根,把它们彻底推向市场,温室的花朵势必会倒在充满了狂风暴雨的市场上面。
    王嘉庆问道,“你有什么想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