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的美景让黄玉等人赞不绝口。
    观完黄鹤楼后,他们又来到了伯牙台。
    伯牙台又名古琴台,东对龟山、北临月湖,湖景相映,景色秀丽,幽静宜人,文化内涵丰富。
    琴台碑古琴台园中有联云: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一客荷樵,一客抚琴。
    据传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
    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
    有一年,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
    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
    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
    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
    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
    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
    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
    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
    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
    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
    那打柴人看到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
    相传是伏羲氏造的。”
    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
    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
    接着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
    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
    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