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第2页)
董嫔一肚子的委屈气得直抖,还不敢露出半点不服,恭恭敬敬地认错,也不能管那错是不是她的——皇帝要去长宁殿用膳,她有什么办法?她还能捆着皇帝不让去吗?
回去时,坐在撵上一时竟然红了眼眶“她拿皇后没有办法,就拿我出气罢了。”
说来皇后也是个厉害人,说翻脸就翻脸,竟然敢当面把殿门就锁了。
后面找起借口来,脸不红心不慌理直气壮,太后不气就怪了。
宫人也是无奈,劝她“到底总理后宫的印是在娘娘这里了。”
董嫔长长叹气“以前总觉得总理后宫多么气派,可皇帝对我可多些亲近了吗?不过是个理事的管家婆子罢了。”
路经长宁殿,便有些黯然。
突然想起来问“可叫了懂得养孩子的去?”
身边的宫人说“那边是有两个老嫫嫫了,不过都是老宫人。
乳母照规矩都是头胎。”
老宫人一生在宫中,没有生育过。
头胎的自己也没养过孩子。
问董嫔“要着人去吗?”
到底现在宫中的事都是董嫔打理。
董嫔说“皇后在时面面俱到,那是她的本事,我怎么能与皇后相比呢,才理事的,手忙脚乱,有照顾不周的地方也是难免。
但凡有什么差池,再去请罪便是,说到底是太后主张把后宫的事交与我,我也是惶恐无奈呢。
说来,皇帝与太后已经是不大好了,未必还要叫太后难堪?这母子,也不必做了。”
再说,也不过是个公主。
再说了,昭妃滑了个胎,就不想活了,谁知道景妃是不是同样呢。
那也到好了。
宫人讨巧便不再问。
董嫔想想对她招手,叫她走到撵边来,侧身小声问“公主可还好吗?”
宫人附耳说“抱着在庭院里站呢。
听说进殿就哭。”
说着好笑。
董嫔不解。
宫人解释“奴婢母亲做的是接生的活计,多少知道一些,那么一点的孩子,寻常不会抱出去的,怕招了风。”
董嫔掩嘴笑。
叮嘱“别叫徐家的人入宫来。”
又说“你办事可机灵些,看看昭妃的下场!”
宫人连忙点头“奴知晓。”
她又不傻,总不至于硬把人挡回去,不过冷着徐家罢了,再说长宁殿本来就被禁了。
但迟疑问“不过皇帝对皇后这样亲近……”
这些细细碎碎的,有甚么用呢。
就是死了个公主,难道皇帝就会处置了皇后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