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任司礼监秉笔太监之后,魏忠贤更加的嚣张跋扈。
    因为又有客氏在背后撑腰蛊惑熹宗,所以即便是朝堂上不少御史和各级官员弹劾,但是魏忠贤也平安无事。
    甚至是地位越来越高、权利越来越大。
    后来更是一手掌控东厂,面对与他不对头的朝中大臣们直接下死手。
    而熹宗则一直被客氏蒙在鼓里,对这一切也是不闻不问,导致了后来魏忠贤权倾朝野、擅权专政。
    更是在内宫之中设立内操军,人数最多时能够达到万人。
    这些内操军穿披甲带剑出入深宫大内,恣意作威施虐。
    魏忠贤和客氏两人狼狈为奸之下,竟敢胆大包天到对熹宗皇帝的后宫下手。
    所有怀有身孕嫔妃们都遭到了他们的毒手。
    这也导致了,熹宗一生没有子嗣。
    魏忠贤不但祸乱朝纲更是将手伸到了各级衙门和地方百姓。
    他手底下的人和亲信无不都是欺男霸女、强取豪夺之辈。
    在魏忠贤的打击异己之下,朝堂之上逐渐的没有人敢站出来唱反调。
    从内宫到朝堂,魏忠贤彻底掌管了内外大权。
    彼时他手中的权力甚至一度与皇帝无异。
    所以民间便有九千九百岁的说法。
    世人只知道有九千岁魏忠贤,而不知道有天启皇帝朱由校。
    就这样,大明的江山和百姓在魏忠贤的魔爪之下度过了黑暗的十年。
    这一切都在天启皇帝朱由校驾崩后之后改变了。
    天启皇帝朱由校驾崩之初,魏忠贤确实是动过想要自己上位的念头。
    但是他始终只是个宦官、是个太监。
    就算他手中有滔天的权势,那也是大明朱家皇室赐予的。
    一旦魏忠贤有胆敢谋逆的想法,只怕天下所有人都会群起而攻之。
    而朱由校的发妻张皇后身后的势力也不会答应。
    各地的藩王估计也会借机作乱。
    在张皇后的义正言辞之下,魏忠贤识趣的打消了这个念头。
    还是按照天启皇帝的遗诏,将信王朱由检给接进了宫中,接替皇位。
    在朱由检还是信王的时候,明朝内外局势风云诡谲。
    朱由校的亲信宦官魏忠贤联合朝中齐、楚、浙等朋党击垮东林党,掌控朝政。
    整个大明朝堂变成了魏忠贤的一言堂,完全被魏忠贤一手掌控。
    而大明朝廷的外部则面临后金崛起的威胁。
    虽然后金在宁远被袁崇焕阻挡西进步伐,但边防仍然吃紧。
    西南则是爆发了奢安之乱,可谓四郊多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