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族的领队本来是耶律斜轸,他却在两天前突发心疾,不能上场了。
    替代的人选必须是皇族之中和他有着同样的地位和威望的人物。
    他最先提出的是耶律休哥,可是耶律休哥坚决推辞。
    常言道,天才多数是怪人。
    耶律休哥一门心思痴迷于战场较量,对其他的事一律不感兴趣。
    他不嗜酒好色,不玩牌斗双陆;除了读兵书、研究战策,唯一的消遣就是射猎。
    他鼓励将士以击鞠进行体质和马术等方面的训练,自己却从不下场。
    他可以跃马扬鞭,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可是从来不肯在击鞠场上骑马打球。
    斜轸又提出皇上亲自上阵。
    耶律隆绪心里痒痒的,跃跃欲试。
    可是太后给他当头泼了瓢冷水。
    她怕皇帝沉迷游乐,对他击鞠、畋猎曾屡加劝诫。
    她担心如果隆绪亲自出场,那种近乎疯狂的欢呼鼓噪肯定将心性未定的年轻皇帝刺激得更加迷恋这种游戏。
    于是斜轸便提出了韩德让的名字。
    太后大感意外又非常高兴。
    她不知道这个北枢密怎么会突然生出这么个与他素日言行大相径庭的主意。
    也许是因为心疾发作糊涂了,也许是忽然开窍想要弥合两人之间的裂痕,然则无论如何这都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她忙不迭地欣然点头。
    萧燕燕心里早就想为韩德让脱去奴籍。
    然脱籍之后归入何籍却颇费琢磨。
    这可以是韩氏一族的祖籍南京蓟州玉田,也可以是其他。
    燕燕最想要做的,是将韩氏抬入皇籍。
    那才是对韩氏忠心耿耿的最好报答;将来归政皇帝悠游林下的时候,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与他结为连理。
    几年来,燕燕对韩氏的感情和依赖有增无减。
    到现在为止她为自己举行了四次隆重的再生礼:仅在前年,正是在烽火连天的时候,就接连举行了两次;而在那之前,在统和元年(983年)和次年(984年}这个神圣的仪式已经进行过两次。
    这是契丹立国以后从来没有过的事。
    很多人不理解这是为了什么,她自己清楚,这是在一遍遍洗刷自己的心灵,告别过去和景宗皇帝的夫妻之情,让自己问心无愧地投入新的生活。
    以韩德让的功绩和地位,萧燕燕觉得有一万个理由将他抬入皇籍,唯一的阻碍就是怕契丹贵族人心不服。
    汉人有大功于契丹的人不少,比如太祖皇帝的谋臣韩延徽,他帮助太祖开基立国,又辅佐了后来的三代皇帝。
    还有康默记,他受到太祖器重,担任了契丹的执法官夷并握兵出征。
    他们官至宰执却都没有得到抬籍的待遇。
    对于耶律氏来说,皇籍崇高而神圣,岂能成为一个奴籍汉人的桂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