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业发展的同时,商业、手工业随之兴起,出现了沈阳、辽阳、锦州、长春、吉林、宁安、辽源、哈尔滨等经济中心。
    清军入关后,于清朝初年,在东北设置了盛京将军、宁古塔(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军,三将军的辖区在管理方式、行政制度及土地占有形式方面有别于中原地区。
    多尔衮就在1644年下令严令禁止汉人进入满洲“龙兴之地”
    垦殖。
    这就是“禁关令”
    。
    虽然清朝于1692年开始向关东地区派遣八旗及汉军移民,但清初满洲人倾族入关后关东人口更加稀少,清朝统治者视东北为“祖宗肇迹兴王之所”
    ,借口保护“参山珠河之利”
    ,长期对关东实行封禁政策。
    与“禁关令”
    相关的词汇除了“禁关令”
    外,还有两个:“柳条边”
    和“闯关东”
    。
    为了严格执行“禁关令”
    ,从顺治年间开始,清朝政府不惜代价于东北境内分段修筑了一千多公里名为“柳条边”
    的篱笆墙,也称柳条边墙、柳墙、柳城、条子边,至康熙中期完成。
    从山海关经开原、新宾至凤城南的柳条边为“老边”
    ;自开原东北至今吉林市北的为“新边”
    。
    边墙以东的满东北严禁越界垦殖,边墙以西则作为清朝的同盟者蒙古贵族的驻牧地。
    清朝对东北的封禁造成了东北人口稀薄,最终为远东国对东北的蚕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晚清边疆危机日甚,清朝被迫开放边禁,采取“移民实边”
    的政策。
    1861年至1880年代陆续开放了吉林围场、阿勒楚喀围场、大凌河牧场等官地和旗地。
    1882年(光绪八年)首先在吉林招垦,设立珲春招垦总局,此后又开放了黑龙江地区的土地开垦。
    并且在1907年,清廷裁撤盛京、宁古塔、黑龙江三将军,改置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设巡抚,并设东三省总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