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后中午,柳城县外,伏泉望着那比阳乐更显破败的县城城郭时,脸中忧色不减。
    自从赵苞处获悉自己处境,他便马不停蹄赶来,只为多些准备,谁知鲜卑何时再来?
    官署内,刚刚到任的伏泉马不停蹄的便命人将县内诸官吏招来问话,他要第一时间知道县内诸事,以便应对。
    良久,便有人前后走来,待县丞曰人来齐后,伏泉拿出自己的“告身”
    和铜印黑绶,以示自己身份,说道:“吾乃新任柳城县令。”
    众人望之,齐行礼道:“见过明府。”
    汉承秦制,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
    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
    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
    但两者品秩不同,印绶亦不同,县令铜印黑绶,而县长铜印黄绶。
    柳城乃是万户大县,故伏泉所任柳城县令授铜印黑绶,而“告身”
    则是自己上任的告职文书。
    伏泉颔首,与众人一番介绍后,疑惑问道:“功曹、令史、文无害何在,为何不见其人?”
    县丞周观随即道:“回禀明府,令史随前任县令离去,功曹与文无害皆于前番鲜卑寇边,守城交战而亡。”
    “边患之危竟至如此?”
    伏泉震惊,鲜卑人精通野战,但不善攻城,可柳城一个万户大县,凭借高城抵御,县中少吏都战死两个,不可谓不令人震惊。
    “鲜卑寇入长城,一路南下,柳城地处辽西要道,乃其必经之路,故近年来时常遭掠,。”
    “既如此,不知军侯麾下余兵几何?”
    伏泉脸望右侧一中年将领道,名曰盖援,其乃辽西郡兵军侯,驻守柳城。
    “回禀明府,县内历经两番大战,损兵近半,剩三百四十七人。”
    “可补足乎?”
    “尚未。”
    “为何?”
    盖援面色一突,脸望周观,不作言语。
    周观这时赶紧道:“非不补,而是无法补也。”
    伏泉脸色一变,怒道:“汝欺吾新来,胆敢狂吾乎?”
    周观赶忙行礼道:“非下官诓骗明府,然柳城本非富地,加之鲜卑时常入境,历经两战,府库皆空,兵士口粮已有不足,便是冬衣亦是三年未换,募兵钱粮耗费颇丰,故无钱亦无粮可补。”
    听其言语,伏泉脸色稍缓,幽州本就不及中原之州繁华,加之又地处边郡,时常与胡人交战,颇不富裕,故往年都需邻州冀州接济钱粮方可维持,是以周观所言有理。
    稍加思索,伏泉随即道:“既如此,吾与盖军侯前去兵营查看,其余人退下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