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祭祖二 (第2页)
《礼记·礼运》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犹可以致其敬于鬼神”
。
意思是说,祭礼起源于向神灵奉献食物,只要燔烧黍稷并用猪肉供神享食,凿地为穴当作水壶而用手捧水献神,敲击土鼓作乐,就能够把人们的祈愿与敬意传达给鬼神。
在诸多食物中,肉食成为献给神灵的主要祭品。
古代用于祭祀的肉食动物叫“牺牲”
,指马、牛、羊、鸡、犬、豕等牲畜,后世称“六畜”
。
六畜中最常用的是牛羊豕三牲。
作为祭品的食物除“牺牲”
外,还有粮食五谷,称“粢盛”
。
鲜嫩的果品蔬菜在民间祭祀中也是常用的祭品,《诗经》中屡屡提及。
佛教传入中国后,“斋祭”
中果品更丰。
另外,酒也是祭祀神灵的常用祭品。
但普通人是不可以用六畜祭祀祖先的,唐代一般使用羊作为供品,宋明之后用羊豕等作为供品,马和牛只有皇家才可以使用。
玉帛作为供品也只能被皇族使用:神灵讲究衣着饰物,祭品中少不了玉帛。
《左传》载:“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墨子·尚同》云:“其事鬼神也,圭璧币帛,不敢不中度量”
。
玉帛包括各种玉制礼器和皮帛,这是食物之外最常用的祭品。
远古时期人也被当成供品祭祀:以人做祭品祭献神灵,古代称“用人”
,后世称“人祭”
。
古籍载,秦灵公时曾经用公主妻河,而战国时魏国邺地“河伯娶亲”
的闹剧更是有力的证明。
人祭中还有以童男童女祭神灵的现象。
以童年人体作祭品,与仙家凌空御风、长生不老的追求相关联。
有些地方祭祀还采用血作为供品:血是一种特殊的祭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