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田园毫无惧色。沉默两秒后继续发言:“当然了,对于有一定经验的股民而言,机构的这一招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他们只要看看,每个季度末到财报公布日的k线图,做一个价量分析和筹码分析,就能大概判断出机构有没有出货了。”
“小子,你到底懂不懂啊?我们是策略交流会,不是要你给我们普及炒股知识!”又一位不懂礼貌的机构人士发言了。
田园笑着看了对方一眼,提高嗓门说:“好。那我就讲讲机构跟踪策略的实战应用。我统计了一些股票的机构买卖情况,以及对应的财报区间的涨幅情况。内容可能有点多,而且我是一个外行,讲的也比较啰嗦。就请大家耐心一点听吧。”
对方无语。
田园继续说:“我做的第一个统计,是对比两个财报周期之间,有公募基金买入的个股,和没有公募基金买入的个股,哪个平均涨幅更高。统计的结论是:十大股东里有基金的个股涨幅是135,没有基金的个股涨幅是0。”
众人闻听很是满意,基金相中的个股涨幅更大,能印证机构人士的眼光还是不错的。
“第二个统计,公募基金的买入量,占一只个股流通盘的百分比,对下一个财报期涨幅的影响。统计结论是:公募金买入量越多,个股的阶段涨幅越小;买入量越少,阶段涨幅越大。”
此言一出,质疑者众多,更是有人大声质问:“这不可能!你这个统计跟第一个统计的结论相悖了!”
田园笑,“别急。既然有人觉得不太对劲,那我就解释解释。我从另一个角度解读的话,你就能听懂了。大家知道,基金买入一只股票的流通盘比例是有上限的,一只股票允许被基金买入的流通盘比例也有,那么就会出现一种情况,一旦买入量接近了上限,就必须卖出。所以机构买一只股票越多,这只个股越有可能见顶。”
此言一出,众人才理解了田园的统计结论。
紧跟着,他又分享了一个统计结论。
在单个财报期里,基金增仓大于5时,个股的平均涨幅为负值;但基金减仓的个股,阶段平均涨幅却为正数。基金大幅卖出的个股,下个阶段的涨幅最高。
对于这个结果,田园的分析是:“可能是基金公司喜欢高抛低吸的波段操作。它们会卖出上一阶段买得最多的目标股,再买入上一阶段买得最少的目标股,也有可能是故意引导其他投资者跟风的反向操作,从而影响了股价的波动。”
这个分享,令在场的很多机构人士感到很没面子,他们没想到自己买的越多的股票,涨幅反而越少。
随后,田园又做了令大家更没面子的事。
他脱稿说出了这些统计的具体数字,与前面的分享者拿着稿件念的磕磕巴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田园在策略交流会的表现令人眼前一亮,可以说是技惊四座。
喜欢综艺,炒股也有真人秀()综艺,炒股也有真人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