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卫兵检查时,姜维故意让冰稻种掉出几颗,卫兵们哄抢着去捡,没注意到少年僧衣下的玉佩反光。
    青骓马踏上官道时,姜维回望洛阳城头,看见瞎眼琴师站在垛口,手中的琴弦已断,却仍在比划“快走”
    的手势。
    第四折阴平古道埋玄机
    四月初八,阴平古道的石阶被春雨泡得湿滑。
    姜维牵着曹霖的手,看着少年被磨破的鞋底,想起自己十二岁时随父出征,也是这样磨破了三双鞋。
    阿莱娜给的冰稻种只剩小半袋,他每隔一里就撒下一颗,蓝色的稻种在青苔间格外显眼,像一串永不熄灭的灯。
    “将军,”
    曹霖指着远处的悬崖,“那里好像有字。”
    姜维望去,只见崖壁上刻着“汉德昭昭”
    四字,笔画间长满了青苔,却在雨水冲刷下露出底下的朱砂——那是诸葛亮北伐时留下的标记。
    他摸出武侯剑,剑柄与刻字共鸣,竟在崖壁上照出八阵图的虚影。
    申时初,暴雨倾盆而下。
    姜维带着曹霖躲进山洞,却见洞内堆满了腐朽的木箱,箱中装着锈迹斑斑的弩箭,箭杆上刻着“诸葛”
    二字。
    他突然想起,丞相曾在《后出师表》中提到“祁山、陈仓、阴平,皆有藏兵洞”
    ,眼前的弩箭,正是二十年前街亭之战时的遗物。
    “公子,”
    姜维捡起一支弩箭,箭头的三棱形设计与他改良的连弩一模一样,“此乃武侯连弩的原型,当年丞相令马谡守街亭,曾在此处藏弩三千。”
    曹霖抚摸着箭杆上的刻痕,忽然说:“父皇曾说,诸葛亮是‘大汉最后的守护者’,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深夜,洞外传来马蹄声。
    姜维吹灭火把,武侯剑在黑暗中泛着微光,那是剑鞘里的熊爪图腾与他的血脉共鸣。
    曹霖握紧木盒,指节白,却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平稳:“将军,若我被俘,便说是西域胡商之子,您只管快走。”
    姜维按住他的肩膀,感受到少年身体在颤抖,却仍挺直了脊梁。
    来者是邓艾的斥候,打着“搜捕刺客”
    的旗号。
    姜维用西羌语大声咒骂,假装被惊醒的胡商,怀里的冰稻种适时掉出。
    斥候们见是西域货物,又闻到浓重的羊膻味,骂骂咧咧地离开了。
    曹霖望着姜维脸上的胡商妆容,忽然想起洛阳街头的说书人,曾讲过“姜维诈降”
    的故事,此刻方知,忠义之人,何止能战,更能忍辱。
    五更时分,雨停了。
    姜维带着曹霖继续前行,阴平古道的悬崖上,偶尔能看见野山羊跳跃的身影。
    曹霖指着一只白山羊,说它像极了洛阳太学里的“瑞兽”
    画像。
    姜维笑了,说:“在西羌,白山羊是吉祥的象征,若你到了沓中,阿莱娜会用羊奶煮青稞粥招待你。”
    第五折沓中重逢定乾坤
    五月初五,沓中平原的麦子熟了。
    姜维站在“生门”
    指挥台,看着阿莱娜带着羌人部落的车队归来,车队里不仅有粮食,还有数百名曹魏逃兵,他们的甲胄上,“魏”
    字被划掉,换成了用炭笔写的“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