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抚台不用,可给末将使用。”
    唐顺之哈哈笑道:“你这人总喊人手不足,现在打主意打到老夫这里来了?好好好,就给你使。
    让周楠留下治疗老夫疾病的药方,到你们挂兵备道挂一个职,等有了事功,再奏报朝廷正式任命。”
    刘显驰不好意思地说:“末将不敢,抚台身子要紧,谨遵应德公之命。”
    所谓事功就是官员的政绩,唐顺之这话已经传达出一个消息,将来周楠若有功,可给他一个官职。
    估计这官大约是从七品以下,不入流。
    可官和吏之间的鸿沟却是如此之大,寻常人要想一步跨过去何等艰难,很多人一辈子都走不出这第一步。
    周楠早就绝了科举之路,虽说然他口头常说做不做官不要紧,只要“小丈夫手头有钱就可以了,也不失为完美人生。”
    但心中难免有些不甘。
    听到唐顺之许诺,心中顿时一阵狂喜,也明白,唐巡抚这个心意一是酬谢自己的治疗败血症的恩情,二是觉得他确实也是个能做事的人。
    不过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需要事功。
    等到治好了唐顺之,再到刘显驰麾下效力,自己好象也干不成什么事。
    首先,打仗他不会,也不想到血雨腥风的战场上去送死。
    其次,如果留在兵备道,估计也是成天案牍文书被人家当会计使,熬成近视眼,最后混一个九品、八品官了事。
    要想再进一步,进入朝廷命官的行列根本就没有可能。
    要想当官,当大官,得有事功,得成天呆在唐顺之这种一方大员身边进入这场战争的核心决策层才行。
    军功,只有军功才是升官的捷径。
    明朝文贵武,在刘显驰这种军官身边能有什么前途?周楠自然不愿意,也知道今天这个天大机会稍纵即流逝,必须牢牢把握住。
    错过了,将悔恨终生。
    当即,周楠道:“刘将军,小生这次来投,志在报效国家,愿随应德亲临一线,恕在下不能去兵备道。”
    这分明是嫌自己官小,用不起他这个大才,刘显驰脸色有点难看,只是当着唐巡抚的面不好发作。
    周楠又高声道:“我有一策要献与抚台,若唐公用我之策,当一举荡平苏、松、常、扬匪患。”
    这话说得太狂妄了,令人发指,刘显驰再也忍不住了,铁青这脸喝道:“好个不晓事的书生,不外是仗着有几分才情,出此大言,是可忍,孰不可忍。
    你这样的大才子本将可不敢用,快快留下药方退下去到兵备道领了盘缠回家去吧!”
    “哈哈,哈哈!”
    周楠突然放声大笑:“刘将军不想听我把话说完吗?”
    刘显驰两眼冒火:“看你嘴里能吐出什么象牙?”
    周楠大步走到挂在墙壁上的舆图上面,将手在上面指指点点:“倭寇来历想必抚台和刘将军都知道,乃是极东处的扶桑国的亡命之徒。
    人数却不多,在其中只占一两成,其余都是盘踞海岛的盗贼。
    唐公要打通苏州水道,想的是取一府的钱粮为军用。
    至于那倭贼,也贪一府之财货,这才源源不断从海上泛舟而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