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开辟航线 (第3页)
自从美德开始在西海湾研发飞机,多年下来,磨洋工的飞机仅仅就制造出那几架样品,经不起新型飞机耗材的损耗,且不能多飞,弄不好何时在空中便发动机熄火了,遂只能使用老式的进口双翼机,一批批地培养飞行员。
6年时间里,西海湾航校培养出具有单飞能力的飞行员超过500人,却无一人具有空战经验。
从犹太人里去招啊!
犹太人是好找,哪一个行业的犹太人都有,但由于欧洲的反犹情节,飞行员这个光彩的职业,欧洲各国极少采用犹太人。
如此,西海湾即使拥有了世界一流战机和一流战机的制造能力,却无法满足合格飞行驾驶员的巨大需求。
早期的双翼飞机,速度低的不超过200公里小时的时速,最快的才300多公里小时。
单翼飞机一下便让这些习惯于慢速飞行的飞机驾驶员极度不适应,工作和要求极为严格、认真负责任的戈尔德,每天都在担心着空难的发生。
连飞机起飞降落都放不下心,何谈驾驶飞机战斗。
因而,西海湾空军只停留在口头上,这也是日本舰队前来,畅鹏根本不敢使用飞机抗衡的主要原因。
陈震来了,驾驶着他狂热的飞机翱翔蓝天,但他也仅仅能管理一个起运输作用的“枭鹏运输机中队”
,新式战斗机形成战斗力与轰炸机的合格驾驶和合理运用,仍然需要一个相当的过程。
首先快速掌握和运用枭鹏运输机、而不是尽快让野鹰战斗机形成战斗力,便来自于西海湾特首的特别指示。
不愧是日不落帝国,英国殖民的国家达到56个。
陈震上任一段时间、待熟悉枭鹏运输机的各项指标后,便以每批3架次的批次飞行数量、开辟一条条航线。
一条跨越亚洲、非洲、欧洲的航线。
线路涉及缅甸、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埃及、利比亚、突尼斯、法国,目的地是英国,该条路线基本均为英国的殖民地或盟国的领地领空。
由于枭鹏运输机的最大航程只为1300公里,完全无法跨越广阔的阿拉伯海和地中海,太平洋和大西洋则想都不要想。
遂只能往西沿着海岸线飞行,不但要穿过三个洲、经停多个国家的机场,如印度、伊朗、法国等广阔地域地界,还得降停两次、加油修整。
即使如此的一个远距飞行数据,已令大英帝国空军联络官、中校里维斯惊叹不已,英国尚无航程如此之远的运输机或客机。
他再而见到枭鹏运输机的时候,整个人惊呆了。
20年代是‘和平’的年代,军用飞机研发基本让路于商用飞机。
而无论军用还是商用飞机,大多沿用双翼机,直到30年代初期,全金属单翼飞机才得到认可。
30年代中后期,人类航空方进入单翼机时代。
不知美国和德国人怎么想,获得单翼机和当世最先进飞机理论和制作技术,他们均没对外公布半点。
畅鹏可不管那么多,有了我就用,能用便没有问题。
登上运输机的里维斯白痴似的问这问那,陈震以法国式的傲慢、用英语对其说道:“不许提问、不许拍照、不许进入驾驶舱,如果你有何疑问,便去询问你的上级,我奉命不回答你的任何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