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寒门逆袭吧 (第2页)
童生考面向全大夏在私塾学习的学子,不论年龄大小。
只要有当地有名望童生推荐,且家室三代青白的学子,都可参加,这就是考功名的第一步。
别看着么简单,很多人都止步于此,天下之大,寒门学子多的是,又有多少学子能顺利完成学业的。
最主要的是,每个童生只有五个推荐名额,正因为物以稀为贵,那些童生每每都趁此机会发推荐财,一个名额要三十文钱。
敏吗标价,童叟无欺。
那个死去的李南就是先教了两文钱的定钱,回家还没来得及说这事就挂了。
李南现在发愁了,那个蠢货也不知道能不能考上,就又准备管家里要钱了,真是要逼的家中卖妹妹了呐。
唉,不过这厮也算是办了件好事,眼前只有考上童生了才能解了家里的燃眉之急。
大夏规定,童生每一年一考,秀才每两年一考,举人每三年一考。
今年考童生,明年正好秀才年。
错过了这次机会,就算明年能考中童生,要考秀才还要再等两年。
正所谓一步慢,步步慢。
中了童生就是天子门生了。
大夏为了鼓励世人多参加科举,规定凡事中了童生之人皆有两年俸银可拿,具体是每个童生每年有十个月可有俸银,每月五十文钱,两月一两银子,一年五两银子,能拿两年。
基本是为了让寒门童生能有考秀才的机会。
但朝廷也不会一直养着废物,所以只有两年期限。
那些望族,豪门,世家的学子基本是不会在乎这点俸银的。
中了童生,就是有了官家的身份,就算有罪,庶民也不能伤其身,只能有衙门定罪。
若是被衙门销了功名,贬为白丁,那就是于平民一样身份了。
中了秀才,举人好处就更多了。
李南实在没法在开这个口,但是童生试又迫在眉睫。
看来只有自己想办法了。
先看看这大夏王朝的童生都要考些啥内容。
在自己破旧的书桌上拿了本书温习起来,结合原来的记忆,李南惊呆了。
结果发现童生考的内容有三大部分组成,共考三场。
一场是关于四书五经的占三分,一场是关于算数的占三分,一场是关于诗文的占四分。
只要总分过了七分皆可考中童生。
我滴天呐,这尼玛还有算数。
这个时代的算数能有多深奥。
哥们可是从科技时代过来的好不。
还有诗文,李南就更震惊了,因为他发现这个时代没有白居易,没有李白,没有苏轼,没有陆游。
呵呵,这尼玛,要不要这么酸爽。
不行,我一定要考科举,这是条闪闪发光的金光大道,有木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