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特别的恩典 (第2页)
但军机上有人忧虑,“湘系”
已成尾大难掉之势。
若再重用李鸿章,岂非又扶出来一支“淮系”
?
因此剿捻的活计,终究还是派到了曾国藩头上。
军机大臣们的心思是不可以公之于众的:曾国藩的路子,稳打稳扎,能够控制住局面,但短期内恐怕难以竟功,而轩军不久就要回国了。
就是说。
实际上是请曾国藩为轩军打一个头站,最后的功劳还是轩军的。
“湘系”
那里,加不了多少分。
要平衡“湘系”
的势力,不能用“淮系”
,只能用“轩系”
,因为,不论慈禧眼中,还是恭王眼中,“轩系”
才是“自己人”
。
那班成日价要朝廷重用旗人的勋贵们就更不必说了。
这几股暗流,刚刚在水面上掀起浪花。
离波涛汹涌,还有一段日子。
柳条胡同的毅勇公府,这两天着实地忙碌了起来:粉刷房子,定做帐幔,预备筵席。
还在院子中央搭起了一座不大不小的戏台,备下了两票戏,叫的是京城里现最当红的“四喜班”
。
内务府跟着一路忙前忙后,因为,圣母皇太后要来临幸毅勇公府了。
慈禧跑到关卓凡家里来,源于醇王福晋那张碎嘴。
白氏封了一品辅国将军夫人的诰命后,毅勇公府马上就热闹起来了,各家命妇纷纷上门。
刚开始的时候,白氏还不大习惯,但常言说得好:“作此官,行此礼。”
加上居移气,养移体,白氏很快便成为一位地道的气度雍容的贵妇。
这是她白天的“工作”
,到了晚上,终于卸下面具,和明氏姐妹两个,烛下对唔,闺房笑闹,她才变回真正的白双双。
醇王福晋是毅勇公府的常客,除了为关卓凡做媒的心思不死之外,和姐姐不同,醇王福晋对白氏本人很有好感,乐意把她作为一个唠叨的对象。
于是每次进宫,几乎都会向姐姐提起白氏。
慈禧对这个话题的态度是很矛盾的,既厌烦,又想听。
厌烦是因为她始终摆脱不了对白氏的那种奇怪的反感,想听是因为有时候会从妹妹那张碎嘴里间接地了解到关卓凡的一些情况。
有一次,当着慈禧的面,醇王福晋少见地对白氏带出了抱怨的口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