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五章 更大的案子 (第2页)
“聚贤馆”
干的所有的“湿活”
,包括这一次粘贴揭帖。
都是由董河山出面派差,而且,由始至终,绝对不对武师们提一个“惇”
字。
“聚贤馆”
的武师们,也只管办事、拿钱,至于为谁办这个事,为什么要办这个事,也绝对是一个字也不多问。
“聚贤馆”
的武师,确实时不时地应召到惇王府耍耍功夫,那又如何?总不成因为这个,惇王府就要保他们个个白璧无瑕?“聚贤馆”
和惇王府没有任何台面上的从属关系,两者之间,最多就是个“主客”
的关系,他们犯了事,惇王连“交游不慎”
、“管束不力”
都算不上的。
哼哼,就算有人起了疑心,又拿什么来为难宣宗亲子、先帝手足、国家亲王、皇帝的五叔?
所以,只要拿不到董河山,这个案子,就扯不到惇王的头上。
董大侠嘛,你们就不要指望能够抓得到了。
立海给惇王的建议,是“暂时按兵不动,静观其变,待风头过去了再说”
。
可是,惇王却有不同看法。
步军统领衙门那边传过来的消息,桦皮厂胡同案发现场,左翼总兵的人,拿出了关卓凡的手令;还有,其中十来个人的样子,怎么看都不像是步军统领衙门的人——步军统领衙门的人不是那种精气神儿!
更重要的是,他们人手一支“六星连珠”
的手铳,这种短洋枪,整个步军统领衙门拢共也没有几支,步军平日巡逻、办案,“标配”
长矛、腰刀而已。
真正逼退德禄他们的,其实还不是关卓凡的手令,而是这十几支短洋枪。
“聚贤馆”
那几个一身功夫的武师束手就擒,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也是因为这十几支洋枪。
难道轩军介入了?!
没有进一步的信息——宫里边的消息透不出来;惇王原本指望着宝鋆能给他透个信儿,却也一直没有任何消息;就连被捕的“聚贤馆”
的武师关在哪里,也打听不出来。
这个情形太不寻常了。
“聚贤馆”
的武师失手,肯定不是因为阿尔哈图的人歪打误撞——左翼总兵的人没理由歪到右翼总兵的地头上去。
这是掉到人家挖好的坑里面去了!
再想想案发之后的种种特异情形,惇王觉得,一张大网已经张起,正在向自己围拢过来。
不晓得对头还有什么牌没打出来?惇王认为,对头既能够挖这么大一坑给自己跳,则必然在暗中准备、筹划已久,手上也必定还握有更厉害的牌,己方“暂时按兵不动,静观其变,待风头过去了再说”
,不过意味着“束手待毙”
罢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