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四年,”
    关卓凡说,“也就是前明开国的第四年,明太祖以‘海道可通外邦’,‘苟不禁戒,则人有惑利而陷于刑宪矣’,下诏敕谕大都督府禁海,‘濒海民不得私出海’,‘有犯者如律’。
    ↗”
    顿了一顿,关卓凡说道:“说到这个‘律’,臣请太后听一段《大明律》。”
    轻轻咳了一下,说道:“‘凡将牛马、军需、铁货、铜钱、段匹绢、丝绵私外境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
    挑担驮载之人,减一等。
    货物船车,并入官,于内以十等分率,三分付告人充赏,若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
    ’”
    慈禧微微皱眉,说道:“够狠的啊。”
    关卓凡一笑,说道:“还没完——这些只是对付人犯的,下边儿还有别的——‘因而走泄事情者,斩。
    其拘该官司,及把守之人,通同夹带,或知而故纵者,与犯人同罪。
    失觉察者,减三等,罪只杖一百,军兵又减一等。
    ’”
    “嘿……”
    顿了一顿,慈禧说道:“你的记心……可够好的呀。”
    “谢太后奖谕。”
    关卓凡微微一笑,“彼时,欧洲人尚未涉足南洋,如果没有这个禁海令,只要咱们中国愿意,南洋好大的一片天地,都是可以拿了过来的——说什么无疆可开,无土可拓,海不是疆?岛不是土?英国人天下至强,不就是起自蕞尔三岛,纵横万里海疆,最终制霸万国?”
    慈禧觉得自己的心跳快了起来。
    海也是疆。
    岛也是土!
    似乎。
    一个新的世界。
    正在向她缓缓打开了大门——半开半掩,门那边的光景,模模糊糊,还看不大清楚,但,已足够令人心动。
    其实,关卓凡晓得,自己对朱元璋海禁政策的评价。
    并不十分公平。
    朱元璋禁海,并非因为“天下早定”
    ,再无壮志雄心,一心关起门来过日子;刚好相反,彼时最多只能说“天下初定”
    ,麻烦还多着呢。
    北有蒙元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南下“复国”
    ;南有方国珍、张士诚残部盘踞沿海岛屿,内连奸党,外结倭寇,伺机卷土重来。
    朱元璋禁海的重要考量之一。
    就是把方、张余部,挡在国门之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