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还有几天就是年三十,卢都督师应该就在这几日会来京城。
    到时候,自己得了新的官职,自去宣府上任,大可从容种地,积蓄实力。
    一切的不爽,都会烟消云散。
    自从沃尔夫和自己签定了合作办厂的协议之后,为了制炮,孙元的银子更是花得跟流水一样。
    说起来,做一门大炮或许花不了多少钱,不就是几百斤黄铜的事情,至于人工,更是不值钱。
    沃尔夫进军营之后,孙元立即招募了三十多个工匠,又拿出了好几千两白银供他使用。
    可不几天,这笔钱就用光了。
    原来,制作一门大炮,需要使用大量的工具。
    而这些工具,市面上又买不来,需要自己制作。
    比如制作一跟螺丝,就得先造一个脚踏式机床。
    旋切的刀具也得开炉锻炼。
    如此来,无形中又增加了一大笔开支。
    没有大炮,炮兵部队也无从组建。
    巴勃罗做了炮兵队长之后,孙元就从部队里挑了四十个识字的士兵充实他炮兵部队里。
    按照孙元的想法,在一年之内,他需要从炮厂购买四门四磅炮充实进部队。
    以每门炮八个炮手算,至少需要三十二人。
    四门炮或许在现代人看来不算什么,不过,这里是十七世纪。
    宁乡军力量又弱,目前也只能做到这一步。
    据真实历史记载,汤若望在炮场铸红夷大炮,两年时间才制了二十门,这还是举全国之力,要钱有钱要人有人。
    当然,红夷大炮实在太笨重,所需耗费的人力财力却不是四磅炮可以比拟的。
    巴勃罗本就是一个不太靠谱的人,进军营之后,也显得异常懒散。
    得了钱,没事的时候就在北京城中溜达,吃酒耍钱,找女人,这大概是南欧人的通病吧?不过,他训练炮兵的法子,孙元还是很满意的。
    因为没有大炮可操,巴勃罗就将手下那四十个炮兵集中在一起从阿拉伯数字学起,接着是四则运算,三角函数。
    将数学公式如填鸭一样让炮兵囫囵吞下去。
    接着又教他们如何计算着弹点,如何计算射程。
    可怜那四十个炮兵,以前也不过认识三两百个字,如今在这个洋鬼子手下呆了一个月,成天看着弯弯曲曲的数字,一个个都处于精神崩溃的边沿。
    战争发展到十八世纪,已经成为了一门科学,军队中的兵种越分越细,士兵也越来越专业化。
    旧有的那一套,已经被时间证明是过时的,必将被历史所淘汰。
    在传授基本的数学知识之后,巴勃罗有将炮兵的所有动作分解开来,让士兵背熟。
    这些天里,炮兵甚至连大炮究竟是什么模样也不知道。
    一开始训练,就是一个劲的计算、背书,看起来就好象学堂里的学生。
    弄得宁乡军的其他将士都在心理犯嘀咕:这个鬼子究竟想做什么?
    “呼!”
    孙元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停下来。
    卫兵飞快地将一张棉巾递过去,孙元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