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在这里略等一等,容小的去里面通禀一声。”
    说完,这仆人便吩咐一个小厮进去通报,又请周伯符在门房中坐下,又让人端上香茶和瓜子之类的东西来。
    周伯符在门房里等了大约一刻钟,便有仆人进前来道:“老爷让小的来给周老爷带路。
    老爷在望海楼等着周老爷。”
    这望海楼乃是一座两层的小楼,楼中的房间布局都是仿照海船船舱的样子布置的。
    关于这种装修风格,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郑彩是跟着郑芝龙从海上起家的,如今的布置是为了表示自己虽然富贵了,却知道不忘本;另一种说法则是说郑彩在海上呆惯了,上了岸反倒各种不习惯,偏偏因为生意的事情不能再如往常经常出海了,便造了这么一栋楼来自我安慰。
    那个仆人带着周伯符绕过正门口的一座假山,再往左边穿过一个小院,便到了“望海楼”
    的旁边。
    这望海楼三个字却还是洪承畯题写的。
    这时候郑彩已经在台阶下等着了,见了周伯符,便走上来寒暄道:“一年多没见,周先生看起来倒是好像年轻了两岁呢。
    不知道今天是什么风,把周先生这样的稀客带到我这里来了。
    快里面请,里面请。”
    一边说便一遍把周伯符往里面让。
    “自然是海风了,也就是泰西人所说的‘贸易风’。”
    周伯符也开玩笑的回答道。
    进了小楼,两人分宾主坐下,仆人捧上茶水来。
    “不知道周先生亲自来找我,我这里到底有什么能帮得上周先生的忙的?”
    郑彩如今事情多,便也不多兜圈子,而是直截了当的这样问道。
    “我想要从你们这里买一批新船。”
    周伯符道,“一批用于内河的船只。”
    “周先生,您要是要买海船,找到我们,那倒是找对了人,但是这内河船只,就我所知,制造这种船只的作坊,江南到处都有,您怎么会想到要买我家的船呢?”
    郑彩问道。
    “因为造内河船只虽然简单,但是真的要造好,也不容易。
    我听世子说起过一个叫做‘标准箱’的词,听说府上的用于贸易的海船,如今大多都是用按照装多少个标准箱来设计的。
    而这个标准箱的大小也特别适合用吊机起吊。
    用了这东西之后,装卸货物的速度就大大的提升了。
    我想,同样的设计应该也能适用于内河船只,以及内河到近海通用的船只。
    先生也知道,无论运的是什么货物,在码头上每多装卸一次,就多一次损耗。
    所以,我最想要的其实是一种既可以在长江,以及它的重要的支流航行,又能在沿海航行,而且装卸货还相对更快的船。”
    “这样的船呀?”
    郑彩摇了摇头道,“这样的船我们还真的没有。
    至少暂时没有。
    不过真要做,应该还是有办法的。
    不过造船什么的不归我管。
    先生真要造这样的船,最好还是亲自去一趟台湾,去和那些船厂自己商议一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