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月坊“大名鼎鼎”
    ,其中勾栏瓦肆多不胜数,有那格调高的青楼甚至建在机关飞船上,每日耗费的燃料都数十万钱。
    抛开地市不论,浮月坊就是十六州内第一销金窟,那儿的女人有一身让男人蚀骨销魂的本事,李不琢二度拒绝白游的邀请,真这么有定力?
    燕赤雪开始好奇了。
    李不琢回到学舍,也没心思想其他的,翻开小道藏,重新琢磨着今天答的墨义。
    县学藏书阁里有小道藏的注本,今夜过后,就去找藏书教习借过来。
    …………
    泉心阁内阁,几个教习头束高冠,在灯前批阅题卷。
    有错漏的地方,就用朱笔一圈。
    教习们阅卷速度一目十行,阅过的卷子,整理成摞,再交给首座上的教授。
    教习们批阅的只是贴经、墨义,修持文章则要交给博览群书的教授去评定。
    年逾古稀的沈默言须发皆白,但小周天圆融的先天大成炼气境界让他精力远胜普通人,他对百家学说都有涉猎。
    “嗯?这学生贴经竟然全部正确,无一错漏?”
    有人惊讶地说。
    “哪家的学生?”
    “是道家的。”
    众教习纷纷停止阅卷,贴经满分的学生自从县学设立以来还没出过。
    “这倒是好运气,这出题恰好都是他会的。”
    有人说。
    “不错,他贴经全对,墨义就答得差强人意了。
    教授大人,您过目。”
    阅卷的教习把卷子送到沈默言面前。
    “这字倒不错,不急不缓,凝重端庄。
    少年人有燥性,能写出这样的字的却是不多,哦,这就是李不琢的卷子?”
    沈默言看着题卷,微微颔首,随即又看到修持文章,拍了下桌子赞道:“玄牝者,道也,这破题大气堂皇!”
    看下去,又微微皱眉,“不过下面写的,就有些眼界短浅,他写的这守心法,放在小道藏原文中解释没错,但太常祖师的注本上早已将此法改进简化,他难道连太常祖师的注本都没读过?”
    瑕不掩瑜,沈默言略微沉吟,想给李不琢评一个“乙上”
    ,又一转念,李不琢初入县学,就在射艺科拿了第一,太顺风顺水,恐怕会产生轻慢之心,笔锋一改,便给李不琢评了一个“乙下”
    。
    搁下笔,沈默言看到李不琢那通篇无一道朱痕的贴经题卷,忽然想,李不琢会不会真的把小道藏全本背下来了?
    又摇了摇头,小道藏有整整四十七万三千言,一般人强行背下几卷,再往后背诵,前面的又忘了。
    真要全书背下,非得上十年的功夫不可,年轻人哪有这样的定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